您当前的位置:金融常识 > 反洗钱知识

反洗钱知识

1.什么是洗钱?常见的洗钱渠道有哪些?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收益,通过各种手段隐瞒或掩饰起来,并使之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和过程。洗钱行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放置阶段,即把非法资金投入经济体系,利用的媒介主要是金融机构,也有部分非金融机构;二是离析阶段,即通过复杂的交易,掩盖犯罪收入的来源和去向的目的,使犯罪收入的非法特征和性质变得模糊,最终把犯罪收入清洗为合法收入;三是归并阶段,即清洗后的资金被转移至与犯罪组织和个人无明显联系的合法组织或个人的账户内,分散的资金被重新聚拢起来,以合法的形式加以使用。常见的洗钱渠道有现金走私、大额现金分散存入银行、投资于现金流量高的行业、购置流动性强且价值高的商品、匿名存款或买入无记名有价证券、进行显失公平的贸易、注册皮包公司虚拟贸易、利用地下钱庄和民间贷款转移犯罪收入等。

2.洗钱的危害是什么?反洗钱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洗钱本身是一种犯罪行为,犯罪分子隐瞒和转移违法所得,为进一步的犯罪提供资金支持,助长更严重和更大规模的犯罪活动,如果与恐怖活动相结合,还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危害。其次,洗钱活动破坏国家对资金流向的合理配置,削弱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危害经济健康发展。第三,洗钱活动助长和滋生腐败,破坏社会风气,导致社会不公平,损害国家公信力和声誉。第四,洗钱活动造成资金流动无规律、不可控,影响金融市场稳定,增加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第五,洗钱活动损害合法经济体的正当权益,破坏市场微观竞争环境,损害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公平竞争。第六,洗钱活动损害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础,加大金融机构的法律风险和运营风险。反洗钱有利于及时发现洗钱活动,追查并没收犯罪所得,遏制洗钱犯罪及其上游犯罪,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反洗钱有利于消除洗钱行为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反洗钱有利于发现和切断资助犯罪行为的资金来源和渠道,防范新的犯罪行为;反洗钱有利于保护上游犯罪受害人的财产权,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正义;反洗钱有利于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3.哪些国家机关负责监管和打击洗钱活动?

  中国人民银行是反洗钱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包括制定反洗钱规划和政策、监督检查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设立反洗钱信息中心对大额或可疑资金进行监控、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向公安机关报告涉嫌洗钱犯罪的案件、与境外反洗钱机构进行信息和资料的交换等。除中国人民银行外,还有其他部门参与反洗钱的管理工作。现已建立了由公安部、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23个部门参与的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也建立了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

4.洗钱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根据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修改为:“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5.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洗钱活动

  (1)、主动配合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办理业务时按规定提供身份证件和基本身份信息,并在有关证件过期后及时更新;

  (2)、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

  (3)、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账户;

  (4)、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5)、不要为规避监管标准而拆分交易,否则不但增加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效率,还会引致反洗钱资金监测人员的合理怀疑;

  (6)、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

6.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金融机构还会持续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吗?

  金融机构还要持续地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以及金融交易情况,并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

  对于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金融机构应当了解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加强对其金融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客户为外国政要的,金融机构应采取合理措施了解其资金来源和用途。

  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7.自然人客户应提供哪些“身份基本信息”?

  客户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

  客户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应提供经常居住地。

8.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客户应提供哪些“身份基本信息”?

  客户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机构信用代码证;可证明该客户依法设立或者可依法开展经营、社会活动的执照、证件或者文件的名称、号码和有效期限;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授权办理业务人员的姓名、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有效期限。

9.什么情况金融机构需要重新识别客户?

  (一)客户要求变更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

  (二)客户行为或者交易情况出现异常的;

  (三)客户姓名或者名称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依法要求金融机构协查或者关注的犯罪嫌疑人、洗钱和恐怖融资分子的姓名或者名称相同的;

  (四)客户有洗钱、恐怖融资活动嫌疑的;

  (五)获得的客户信息与先前已经掌握的相关信息存在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的;

  (六)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机构信用代码及其机构信用代码证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的;

  (七)我行认为应重新识别客户身份的其他情形。

10.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哪些手段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一)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者身份证明文件;

  (二)回访客户;

  (三)实地查访;

  (四)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

  (五)网络信息查验;

  (六)公共事业账单验证;

  (七)其他可依法采取的措施。

11.哪些情况金融机构可以拒绝开户?

  不配合客户身份识别、有组织同时或分批开户、开户理由不合理、开立业务与客户身份不相符、有明显理由怀疑客户开立账户存在开卡倒卖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形。

12.常见的洗钱渠道有哪些?

  洗钱渠道主要有:

  1、现金走私;

  2、将大额现金分散存入银行;

  3、向现金流量高的行业投资;

  4、购置流动性较强的商品;

  5、匿名存款或购买不记名有价金融证券;

  6、制造显失公平的进出口贸易;

  7、注册皮包公司,虚拟贸易;

  8、设立外资公司;

  9、利用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转移犯罪收入;

  10、购买保险;

  11、实施复杂的金融交易;

  12、在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匿名账户;

  13、利用银行保密法洗钱。

13.反洗钱工作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不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重视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的商业秘密,并专门规定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而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要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还规定,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司法机关依法获得的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14.洗钱罪的七种上游犯罪是哪些?

  洗钱罪的七种上游犯罪如下:

  1.毒品犯罪。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我国和国际公约有关禁毒法律规定的涉毒犯罪行为。

  2.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指具有相应的内部组织体系,以暴力、威胁、贿赂腐蚀等作为基本手段,为谋取非法利益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3.恐怖活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是指组织、领导或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以金钱、物质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个人实施恐怖活动的犯罪行为。

  4.走私犯罪。走私犯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以及其他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或者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出售特许进口的保税、减税或免税的货物、物品,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物品,或者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5.贪污贿赂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挪用、私分公共财物,索取、收受贿赂,或者以国家机关、国有单位为对象进行贿赂,收买公务行为的犯罪行为。

  6.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

  7.金融诈骗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

枣庄银行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鲁ICP备12012675号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6003号

IPv6